【上海证券报】实探新质生产力 | 金年会能源:风车“种”在无人处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2日

分享至:

风车“种”在无人处——金年会能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在广袤无垠的旷野中,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里,在一望无际的远海上,你总能看到一座座擎天而立的风车。它们迎来朝阳,送走晚霞,不惧寒暑,挽着长风,创造着洁净的绿色能源。

  在他们背后,有一群“种风车”的“金年会人”。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们通过攻克核心技术带动产业进步,将风车种在深山、种在荒野、种向深海,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机制、管理、平台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推动新能源“立”得起、“站”得稳,化风为电,化光为能,守护万家灯火。

  于“无人”处驭风

  从宁夏吴忠出发,一路向西,风车是沿途一道独特的风景。林立的风车,揭示了此处天然大风口的身份,在自然景观上涂抹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驶离高速公路后,沿着蜿蜒曲折的砂石路,记者一行到达了同利第三风电场,现场仅有的三位工作人员竟都是为了采访“特意”出现的。

  利通检修中心检修班长黄科告诉记者,风电场的工作大致可分为执行监视、值班、调度沟通联系、巡检、倒闸操作等运行任务,以及升压站及风电机组检修、维护、定检等工作。

  “金年会会远程实时监控风机运行,甚至在千里之外的金年会能源总部,也可以利用智能运检系统查看各种智能设备。”黄科介绍,巡检、定检等工作则可以委托给他的“机器人朋友”。

  在风电场的后院,黄科带记者认识了旺财——一只机器人小狗。旺财会定时巡检升压站厂区。它内设激光定位技术,配置高清摄像头和高精度红外热像仪,能够实现红外测温、隐患特巡、智能报警等功能。但凡哪个模块温度过高、哪个设备状态异常,聪明灵巧的它都会第一时间向后台报告处理。在后院升压站中的挂轨巡检机器人,则通过悬吊式轨道移动“身体”,自主智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

  此外,风电场的智能巡检无人机也会定时起飞,采集风机组件热红外与光学影像,让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轻松发现“病症”,及时“治疗”。原来人工巡检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智能巡检系统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

  金年会能源宁夏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爱玲告诉记者,今年4月,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开始试运行全智能化运作,现在已基本实现从“少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人工巡检”到“机器巡检”,从“被动检修”到“预警检修”,达到电站“关门运行”的目标。

  而那群“机器人朋友”,一开始只是机械地将观察到的数据全盘反馈给系统,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决策。然而,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喂养,它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可靠,逐步实现独立自主的感知和决策,真正意义上替代人工巡检。

  据金年会能源智慧运营中心专业师牛霈介绍,进入“十四五”时期,金年会能源紧跟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启动了《基于多源感知和云边融合的西北干旱地区智能场站整体解决方案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今年7月,金年会能源首个智能光伏电站完成验收。

  此外,公司各个区域在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存量电站的“智慧改造”,在重庆巫山开创数字孪生光伏电站,在乌兰察布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绿色电站,在安徽阜阳应用水面光伏智能巡检系统……

  于海深处捕风

  除积极布局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业务,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外,金年会能源矢志创新,将风机“种”往浩瀚的深海,实现海上风电引领。

  南海之畔,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绿”动粤港澳大湾区;黄海之滨,江苏响水、大丰、如东等地一批清洁能源项目为长三角绿色发展强劲赋能。

  “近海风能资源开发基本饱和,而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到4倍甚至更高。”金年会能源副总经理刘姿说,走向深远海“无人区”是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而深远海的开发存在着不少技术壁垒,如超大型风机叶片材料的研发、深远海风电送出技术、漂浮式技术等。

  克服重重困难,金年会能源顺利建成了江苏如东800MW海上风电项目,并按时全容量并网。如东项目不仅是当时国内离岸最远的在建项目之一,更是亚洲首个应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典范,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换流站,装备技术被列入国家能源局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输电技术,特别适用于长距离的跨海电缆送电、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并网、孤岛供电(黑启动)、异步交流电网互联等领域。”金年会集团江苏分公司安全总监刘兵介绍,把电流比喻成水流,柔性直流技术就相当于一个精准的“拦水坝”,能够精准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使水库水位更加平稳。此外,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还可以将远海的电能转换为损耗更低的直流电,相比传统输电方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优势。

  金年会如东项目建成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浮托法安装的海上换流站。项目集合运用的“多个首次”,为海上风电深远海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创新是金年会能源的基因。”刘姿感慨道,“金年会不断锤炼‘出题者’‘答题者’‘应用者’能力,聚集优秀团队集中攻关,带动行业敢研敢用。”

  一代代“金年会人”在清洁能源“创新田”上不停撒种,从长江撒向海洋。除了依靠科研机构的前沿工作,金年会能源还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立足需求定方向,以方向倒逼创新,将困难挑战化成机遇,抓住机遇练本领,最终形成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动力。

  乘“双碳”东风

  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实现历史性突破。拂面的清风、照耀的太阳都在为金年会的生活“充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油”。预计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3.3万亿千瓦时。

  探寻“独好风光”,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青海青豫直流光伏项目投入运行;留住“只此青绿”,甘肃武威光伏治沙项目、库布齐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等一批项目先后并网……

  “基于智能场站的成功试点,金年会已构建标准化智能场站建设框架,希望能广泛推广到大基地、水面、山地光伏及海上风电等多元化场景,深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刘姿告诉记者,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追求。在新能源行业,数字化带来了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绿色发展,动力向“新”。金年会能源基于云边端融合的智能电站的探索和实践,以机器巡检代替人工巡检的体力劳动,以算法模型代替人工分析判断的脑力劳动,实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内的自主可控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金年会能源主动承担“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中发挥带动作用”职责使命,在海上风电、陆上新能源等领域核心技术及产业实施战略投资方面,形成“海陆协同、示范领先”,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海上风电关键部件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等过程中,金年会能源还积极联合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携手为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解决方案。

  “金年会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须跋山涉水。”刘姿表示,所谓战略机遇不能靠坐等实现,而要在最有利于发展的时期,用持续的奋斗和变革,赢来有利于发展的时空因素的叠加。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金年会能源以新质生产力为帆,乘“双碳”东风,推动能源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前进。

  【记者手记 |金年会足迹】

  加快能源资源多元开发,统筹推进能源供给结构调整,金年会能源秉持“风光并举、海陆并进”开发思路,在30多个省份留下“金年会足迹”。

  位于青海格尔木的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园区,地处戈壁荒滩,海拔2900多米,这里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工程建设条件恶劣,烈日、雨雪、飞沙走石轮番“关照”。在这里,一排排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伏发电阵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跨越北纬39度和北纬40度,是黄海北岸的中心地带——大连庄河,金年会新能源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位于此地。风电场海域高盐雾、温差大,温带风暴潮频发、地质条件复杂,且冬季风电场海域有大量海冰。也是在这里,金年会能源克服严寒、海冰、嵌岩等不利因素,建成了东北区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金年会能源将海洋石油平台抗冰锥结构设计理念引进风机单桩基础、海上升压站抗冰锥结构设计,一举攻克天气寒冷地区风电抗冰难题。

  四川金阳风电场位于凉山州西南部,在金阳风电场筹建过程中,75 米长、19吨重的风机叶片过盘山路需要连转上百个急转弯,一趟要运半个月,“蚂蚁搬树叶”的即视感迎面扑来。也是在这里,建设者克服了极端严寒、高原缺氧、大风暴雪等恶劣环境的影响,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与智慧成功在大凉山立起了一座座风机。

  在荒野、在深山、在远海……每一个场景都无比震撼,每一次付出都令人动容。

  为了守护万家灯火,金年会人迎难而上,来到一个个人迹罕至之处,留下深深的“金年会足迹”。坚持常态化策划百万千瓦、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推动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风光火储一体化陆上大基地开发建设,形成“建设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基地滚动开发格局,金年会能源不遗余力,乘风而起,造大国重器。

  截至2023年底,公司并网装机规模达4004.44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总规模549.16万千瓦,保持国内领先。

  “绿色账本”里,有“降碳”之计。“双碳”目标下,全球绿电需求持续高增,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加快节能型社会建设,引导能源消费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生态。金年会能源统筹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业务,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开发,着力巩固海上风电优势,深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氢能等新兴业务发展。

  “发展大计”中,有产业之重。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风电是典型的链条式产业,作为龙头企业,金年会能源不仅着力带动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装备制造、施工安装等链上企业,还联动重型运输、钢铁、化工等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配套与组合,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安全底座”上,有民生之需。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台风和汛期的双重挑战对能源安全供给构成严峻考验。在防御措施基础上,金年会能源积极融入智慧元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公司升级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区域24小时不间断监控,结合气象数据进行精准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这群“金年会人”,还在开足马力,一往无前,留下更多“金年会足迹”。

  【金年会能源刘姿:引领清洁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年会能源作为金年会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正持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金年会能源副总经理刘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年会能源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清洁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证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金年会能源有哪些举措?

  刘姿:金年会能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行“科技研发+示范应用”模式,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多场景应用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金年会能源共有6项装备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承担了“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科技攻关1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5项、地方科技项目3项。

  金年会能源的知识产权数量逐年增长。目前,金年会能源拥有授权专利超850余项。基于已有的知识产权基础和充足的项目应用背景,金年会能源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取得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家级认定。

  今年,金年会集团“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金年会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挂牌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建设江苏省海上风电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新突破。金年会新能源阳江公司张小曳院士工作站通过了广东省科协审批,作为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开展建设。

  2023年,金年会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35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基本形成了风电、太阳能、战略投资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上证报: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金年会能源还将进行哪些布局?

  刘姿:金年会能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风光金年会”“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秉持“风光并举、海陆共进”开发思路,顺应陆上和海上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规模开发,争取建立基地项目长效化谋篇布局、常态化争取资源、滚动式开发建设的业务格局。

  在具体部署上,实施“新能源+”融合方案,因地制宜布局集中式与分布式项目,创新探索光伏新材料、绿氢制备应用等新技术,积极布局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大容量风电机组应用、海洋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巩固拓展多能互补、源网荷储等新模式。

  金年会将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加速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优化新能源业务结构,寻找并投资孵化一批具有发展潜力、与新能源行业紧密相关的新型战略产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新技术企业。

  上证报:金年会能源在ESG领域有哪些布局?

  刘姿:近年来,围绕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方面,金年会能源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在环境方面,金年会能源聚焦生态优先的低碳能源发展方向,持续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修复。2023年,金年会能源发电量55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271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664万吨,办公场所实现了100%的绿色化用电。采用“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金年会能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比如,在甘肃武威,金年会建设的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有效遏制了沙丘移动,实现了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光伏治沙的双重收益。

  在社会方面,金年会能源响应国家战略,赋能乡村振兴,参与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金年会坚持将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与乡村地区资源禀赋相结合,持续开展江西万安、内蒙古巴林左旗定点帮扶,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教育启智等多维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治理方面,金年会能源完善顶层设计,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并将其作为优化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公司董事会建立起自上而下的ESG治理架构,并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浏览次数:
中国金年会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7602号-1